重生之吳霸春秋

第417章 衰落的春秋小霸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慶忌是沒想到白公勝如此膽大妄為,敢於派人行刺沈諸梁。

    好在,白公勝派出的刺客固然沒有殺死沈諸梁,但也將後者重傷,使其難以再領兵作戰。

    白公勝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不必吳國從中作梗,使白公勝得到前線楚軍的指揮權。

    慶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靜觀其變,按照預定的計劃,於明年開春,正式出兵伐楚即可。

    「大王,隨着晉軍的介入,新鄭的戰事已經陷入僵持,楚軍怕是會退其鋒芒,轉攻為守,與鄭晉聯軍周旋。」

    伍子胥皺着眉頭道。

    「楚人這般做,無可厚非。寡人現在最在意之事,莫過於羋勝能否在明年開春之前班師回朝,然後在郢都發動兵變。」

    慶忌意味深長的說道。

    畢竟,如果楚國能發生內亂,屆時吳軍進攻楚國,將會更為順利,也能避免付出更大的代價去攻城略地。

    「這……」

    伍子胥沉吟片刻,又道:「大王,其實若要促成鄭地的楚軍班師返回郢都,不難。若前線的戰事一結束,為避免更大的消耗,楚人將不得不撤去大軍,只留下部分兵馬駐防。」

    「現在,楚國各地的黎庶都忙着鍛造銅鐵武器,或入山狩獵,以此牟利,而疏於打理田間的雜草,疏於耕作,甚至是荒廢了土地。」

    「大王之前對楚國的弱民之策,已經有顯著成效。」

    「可想而知,今年的楚國勢必歉收,甚至於不得不向我吳國求購糧食的地步。」

    「此乃天賜良機!不,是大王的英明決策!」

    伍子胥忍不住恭維一句,又道:「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若無足夠的糧秣,遠在鄭地的楚軍也無以為繼。」

    「因而,不管結果如何,楚軍勢必會儘早結束與鄭國的戰事,甚至於割地求和,將一部分原屬於鄭國的城邑土地歸還。」

    聞言,慶忌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鄭國並不是一個小國。

    鄭國與魯國、衛國、宋國一般,屬於中等國家,國力不強也不弱。

    這一回能被楚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取十多座城邑,並打到國都新鄭,是因為鄭國之前全然沒有防備,這才讓楚軍得逞的。

    換言之,這是閃擊戰。

    但,隨着戰事陷入拉鋸,被武裝起來的鄭人,也能拉起一支不下十萬人的軍隊。

    屆時鄭軍反攻,勞師遠征的楚軍,絕對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所以,於情於理,楚國都不敢跟鄭國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且不說能不能楚人滅掉鄭國,即便能成功滅鄭,楚國也會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慶忌靜默良久,陷入了沉思。

    過了半晌,慶忌這才緩聲道:「子胥,依你之見,寡人若暗中知會鄭伯,使其答應與楚人議和止戈,再使羋勝得以班師回朝,不知可否?」

    「大王,鄭伯其人,可信否?」

    伍子胥一臉狐疑的神色問道。

    畢竟,伍子胥這樣的人,是斷然不可能將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一個人身上。

    在伍子胥看來,白公勝靠不住,鄭侯也不一定靠得住。

    此時,鄭國在位的國君是鄭獻公蠆(chài)。


    鄭國最鼎盛的時期,莫過於鄭莊公在位的時候。

    當年周室東遷時,鄭、晉都盡了保衛的責任。

    由於晉國不久分裂為翼(晉)和曲沃兩部分,內戰頻仍,所以王室不得不依靠虢和鄭,它們都曾以諸侯而兼王室的卿士。

    鄭武公、鄭莊公對周王室的態度都很驕橫無禮,平王很不滿意,想把權力分一半給虢公。

    莊公知道後,責問平王,平王竭力否認,以致「周鄭交質」(即互相交換質子,鄭國以世子鄭昭公,周王室以太子王子狐),並進行戰爭。

    在之後的繻葛之戰中,周天子的威信更是掃地殆盡!

    鄭伯充分利用王室大臣的身份,經常利用王室之名為自己謀私利,兼併了周邊小國,侵奪許國。

    干涉宋、衛、魯等國,還助齊國趕走入侵的北狄。

    鄭莊公之時的鄭國,儼然是春秋初年第一大國。

    所以,鄭莊公又被稱之為「春秋小霸」,他是還在齊桓公之前的一大強權人物。

    可惜的是,鄭國的好景不長。

    鄭莊公多寵子,在其死後,鄭國即陷入內亂。

    鄭昭公即位後不久,權臣祭仲入宋時為公子突岳父雍氏所迫,改立公子突為鄭國國君,是為鄭厲公。

    鄭昭公逃到了衛國不久,鄭厲公不滿祭仲專權,謀殺祭仲。

    事泄,祭仲殺雍糾,迎鄭昭公復位。

    但鄭昭公與高渠彌有私怨,在一次狩獵時,高渠彌射殺昭公。

    然高渠彌與祭仲不敢迎鄭厲公復位,於是立公子亹為君,是為鄭子亹。

    齊襄公會諸侯於首止,鄭子亹去參加會盟,高渠彌相禮。

    結果齊襄公殺鄭子亹,而後公子嬰於陳被立為國君,是為鄭子嬰。

    不久,齊國攻鄭,鄭子嬰被殺,鄭厲公由邊邑入鄭,復位。

    經過幾次君位爭奪,鄭國國勢大不如前,而周邊列強則紛紛而起。

    南方的楚國早已不尊周王室號令,求加爵位不成之後自立為王,並大肆兼併漢水諸姬,直接面對鄭國。

    而北方的晉國,曲沃一族對晉國公室的鬥爭取得了絕對優勢。

    齊國則實行了改革,齊桓公開始稱霸。

    鄭國位置處於四戰之地,無險可守,且夾於大國之間。

    因此列強爭霸,常把鄭國作為戰場。

    在對外政策中,鄭時而親楚,時而親晉,但大多數時期親楚。

    鄭國自鄭襄公開始,七穆輪流執政,掌控國家大權,而鄭國國君則勢力大衰。

    七穆執政時期,只有子產當國時採取靈活的外交策略,鄭國得以取得喘息之機,國力稍稍有所恢復。

    但子產之後,鄭國仍復如舊,國家已勢不可為。

    這就是鄭國的無奈之處!

    鄭國不缺少賢能,只是苦於周邊的鄰居都是強國,都是大國,自身又地處中原,乃兵家必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鄭國的爵位並不是公爵,也不是侯爵,而是伯爵!

    這個時代,大國稱公、侯,小國稱伯、子、男。

    而吳、越、楚、徐、巴、蜀、義渠皆蠻夷之邦,故不用華夏之禮,自稱王。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大秦直播間,開局讓祖龍答題  冉魏霸業    重生商紂,開局怒懟聖人女媧帝辛  斗破:開局一朵隕落心炎  斗羅之最強全職輔助  我的修仙無限模擬  
同類最熱
搜"重生之吳霸春秋"
360搜"重生之吳霸春秋"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