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四百四十五章 東吳虎丘,古今再現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船緩緩靠岸,千戶孫棟先一步上岸,推開了想要招攬生意的夥計,又有兩名安全局之人上岸,卻沒有停留,融入到了人群之中。筆硯閣 m.biyange.net

    不到半刻鐘,兩人返回,對孫棟交代了兩句,孫棟才走到船頭,招呼道:「爺,可以下船了。」

    朱允炆微微點頭,看着素衣難掩氣質的寧妃,道:「走吧,既到了鎮江,總要看一看這裏的風光。」

    寧妃有些擔憂地看着朱允炆,勸道:「皇……夫君,若停留過多,則容易暴露……」

    朱允炆拉着寧妃,走出了船艙,此時太陽已偏西,毒熱已過去,但空氣中還彌散着熱氣,侍女給寧妃打了遮陽傘,一個護衛想要給朱允炆打傘,卻被拒絕。

    「走吧,上焦山。」

    朱允炆沒有停留,而是徑直向前走去。

    薛夏示意安全局之人前後護衛,自己則貼身保護。

    鎮江是一座十分特殊的城池,處於京杭大運河與長江的交匯點上,北面是揚州。城北有金山、焦山、北固山,山雖不高,卻成掎角之勢,俯瞰長江,而在三山之後,則是一馬平川的太湖流域。

    從戰爭的角度來看,鎮江是一座天然的堡壘,誰若是試圖從北面入侵鎮江,必然會遭遇居高臨下的打擊。而從鎮江向北,則可以直接威脅揚州,甚至可借運河之便,向北進軍。

    朱允炆選擇在這裏停下,為的就是考察鎮江適不適合設置一個衛所,作為南京屏障,並扼守長江水道。

    雖然國內太平,外無戰事,但朱允炆始終都在盤算着大明衛所的削減與調整問題。

    大明初期的衛所,是服務於戰爭的,很多衛所在設置之初,考慮的是如何應對元軍,如何加強防守。可當元軍越打越遠,直接被趕到了沙漠中去之後,設置在各地的衛所,有增無減。

    而原來一些臨時性衛所,則轉化為了固定衛所,並成為了彈壓地方的重要力量。

    可是,地方上有時候並不需要養那麼多衛所,老百姓也不是天天想着造反,而且一些衛所的位置選擇的並不合適,朱元璋在地圖上隨手一點,就那個地,也不考慮那裏是山,還是坑,能不能吃飯,能不能喝水。

    特別是一些地方的衛所數量不少,卻沒有多少用處,這讓朱允炆很是頭疼。

    比如湖廣,也就是後來的湖北與湖南,設置衛所數量超出了五十個,而再看看廣西,滿打滿算只有七個!

    湖廣說到底還是腹地,雖然山高林密,出過不少綠林與英豪之人,但也不至於養那麼多衛所吧?

    而廣西之地那麼亂才設置七個,打個仗幾乎都要把廚子一起拉上陣了。

    衛所不平衡,是一個大問題,涉及到各地都司利益,涉及到軍士利益,輕易又不好動,但又不能不動。

    朱允炆的軍事戰略就是強幹壯枝!

    強幹弱枝的後果,那就是邊關挨打,朝廷告急,加征民賦,天下大亂。前宋就是這樣捯飭的,不過宋朝,好像弱了枝,也弱了干……

    說到底,一根樹上的事,誰出了問題,都是根出了問題。

    想要長久,唯一可行的辦法,那就是強幹壯枝。

    鎮江戰略位置那麼重要,絲毫不輸揚州,卻沒有在這裏設置一個衛所,實在是有些過了。若哪一天有人造反,佔了鎮江,那多危險……

    寧妃並不清楚朱允炆的打算,放下了擔憂,滿心歡喜地陪在朱允炆身邊。

    焦山並不高,只有數十米,但這裏林木蓊鬱,綠草如茵,滿山蒼翠,加上有碧波蕩漾,渾似一塊然碧玉漂浮在長江之上,身處其中,心曠神怡。

    叢佩兒長在山東,鮮有遊覽盛景的機會,見此處風光如此,不由忘記了暈船痛苦,笑道:「這裏的風光遠勝京師。」


    寧妃輕輕抬手,掩笑道:「你才在京師待了幾日,若讓你見識到京師好去處,你就不會如此說了。」

    叢佩兒沒有反駁,只看向朱允炆,問道:「你來這裏,是為了看山,還是看水?」

    朱允炆微微搖頭,道:「我來這裏,是為了看碑。」

    「碑?」

    叢佩兒有些迷茫。

    寧妃嘴角含笑,抬頭看向西面,道:「北有《石門銘》,南有《瘞(yi,埋葬之意)鶴銘》,南北二銘,可是雄視書史,為歷代書法家所稱讚。既來到此地,當前去一觀。」

    朱允炆微微點頭。

    純碎的風景只是風景,而融入了人文與歷史的風景,就多了另一重意味,也更令人神往。

    焦山,西麓崖壁。

    朱允炆與寧妃等人看着崖壁,有些木然。

    叢佩兒眨了眨眼,問道:「這字該不會是天書吧,我怎麼只能看到凹凸不平的破石頭,哪裏有字?」

    「字,怎麼跑了?」

    朱允炆鬱悶。

    寧妃也有些失望,按理說應該就在這裏啊,怎麼不見了,莫不是誰把這石刻給毀了?或者是給搬走了?

    此時,兩名僧人從此路過。

    朱允炆喊住兩人,詢問道:「敢問兩位,《瘞鶴銘》可是在焦山?」

    一名僧人打量了下朱允炆,點頭道:「回施主話,《瘞鶴銘》確實是焦山崖刻,是不過北宋末年,因雷擊而毀,殘片崩落江中,雖有人找尋過,卻始終未見其蹤跡。」

    「毀了?不對啊,我記得明明是五塊,還好好地拼着……」

    朱允炆止住了話。

    寧妃好奇地看着朱允炆,待僧人走遠,才低聲道:「夫君來過焦山碑林,見過《瘞鶴銘》?」

    朱允炆擺了擺手,否認道:「我怎麼可能有機會來這裏,這也是第一次……不過那《瘞鶴銘》見不得,實在是有些可惜。」

    「可惜,呵呵,這位小兄弟,《瘞鶴銘》丟失可不是可惜,而是痛惜。」

    不遠處站着兩個方巾儒士。

    左側之人年過四十,四方臉,一身正氣,手持書卷,怡然自得。

    右側之人略顯富態,臉色有些偏黑,手持摺扇,自帶清風。

    「在下孫舉文,這位是張博志。小兄弟來此觀摩,想來是對書法也頗為了解吧?」

    收捲入懷,孫舉文肅然道。

    朱允炆做了個手勢,示意薛夏不要緊張,上前一步,回了個禮,道:「只不過是仰慕古人筆法,想要瞻仰一二,不想書中只是言說《瘞鶴銘》在焦山,卻無人提說《瘞鶴銘》已然沉江,寫書之人,實在是誤我啊。」

    孫舉文與張博志同時放聲大笑。

    張博志折



第四百四十五章 東吳虎丘,古今再現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巔峰仙道  重生朱厚照,締造巔峰大明  大明:寒門輔臣    外星開荒:大宇宙拓荒時代  我,木葉的人生導師  什麼叫羈絆型御獸師啊  從白鹿原開始的諸天  
同類最熱
搜"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360搜"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