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農業強國

第796章 那片大海:開闢新賽道(1)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2016年4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泛渤海海洋牧場建設項目正式立項。這也意味着,從申請到立項,經過近一年的時間,這個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海洋牧場建設項目終於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泛渤海海洋牧場建設項目是震撼性的。

    這個項目的出台並非偶然。

    水產養殖是近三十年來在全球大農業板塊中增長最快的動物來源,是應對人口增長對動物蛋白需求的重要手段。用聯合國糧農組織相關專家的話來說,要讓全世界吃飽飯,需要依靠農業,尤其是水產養殖。

    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0多億,滿足人類對食用水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將是一項緊迫任務,同時也是一項艱巨挑戰。某種程度而言,作為全球最大的水產養殖國家,這是人類社會賦予中國光榮而艱巨的使命。中國如果能探索出一條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世界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無疑是作為漁業大國地位向強國提升的核心內涵。

    而作為中國農業領域的龍頭,嘉穀在08年就已經提出「以海洋為糧倉」的構想,開始逐步建立大型海洋牧場示範基地,並針對性地制定了研究計劃。

    數個海洋牧場示範基地的成功、國民對優質動物蛋白的迫切需求以及海洋生態惡化的壓力,讓國家不得不正視以海洋牧場為代表的「海洋農業」力量,並最終促成了泛渤海海洋牧場項目!

    渤海海區成為中國最大的海洋牧場建設區,也不是偶然。

    海洋牧場,歸根到底是人類有意識地改善某一海域的環境條件及其生物區系的主要成員,採取海洋生產農牧化的途徑,以顯著提高海域的生產力。

    遠離大陸架的深海區首先被排除,儘管這些地方在未來可能會被用於水產養殖,但考慮到當前的技術和對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維護和服務需要,深海區不是目前技術的最佳選擇——舉個例子,在一些海況複雜的海域,投入巨資建成的人工魚礁,很容易被海流沖得無影無蹤,不僅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容易成為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的暗礁隱患。

    而三面都被陸地環繞的渤海區域,海浪較小,海流平穩,平均水深約20m,大量陸源有機物和營養鹽隨河流入海,成為魚、蝦、貝、蟹、參等海洋經濟動物的天然棲息地和海鹽的主要產地——如果刨除環境受到污染的因素,這簡直是完美的海洋牧場建設區。

    當然,區區環境問題,顯然無法阻止嘉穀向海洋發展的腳步。

    「耕種海洋,為未來16億中國人打造糧食基地,新的食品安全秩序正在納入嘉穀的軌道!」——人民日報。

    超過300億的投資規模,這麼大的一塊蛋糕,又被各大媒體濃墨重彩的報道,讓全國大大小小的企業想不注意到都不行。

    事實上,嘉穀也需要他們。

    因此,在項目負責人陳哲年忙着排除航道、海洋保護區、近海鑽井和礦區等不適合建設海洋牧場的地區之時,齊政默默開始了撒錢之旅。

    中建的人來了,齊政就握着對方的手,承諾定製人工魚礁。由鋼筋混凝土、鋼材或陶瓷材料製作而成的新型人工魚礁,是海洋牧場必不可少的建設材料。

    中船重工的人來了,齊政就拍着對方的胳膊,承諾購買改裝船隻、網箱、圍欄、養殖工船等養殖智能裝備……


    華為的人來了,齊政就摟着對方的肩膀,承諾購買通訊設備,並且聯合起來搞養殖信息的可靠傳輸網絡,以低成本高可靠的養殖水體智能傳感技術,實現魚類行為、生命信息等智能感知與量化……

    阿里的人來了,齊政也不放過,照樣承諾聯合起來搞大數據分析方法及ai算法,實時分析各養殖環境的水質信息,設備狀態信息,養殖環境信息,進行實時告警……

    不僅如此,齊政還主動聯絡航天科技、海康威視、大疆等國內核心製造業企業,向他們訂購設備和服務。譬如與航天科技聯合通過衛星技術等掌握水質變化、漁業資源變動和海域氣象變化等情況;與海康威視聯合開發水下視頻監控硬件設備,水下視頻圖像分析,魚類行為監控系統,魚重預測,活魚形態測量,活魚計數,肉色分級等……

    不到一個月的功夫,齊政就已經「大手大腳」的撒出去了近二十億元。

    這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一期融資還沒到賬,就被齊政花出去了大半。

    等陳哲年從海洋牧場建設前的規劃回過神來的時候,看着齊政簽訂的合作協議,當時就抹了一把冷汗。

    「還好有您坐鎮,不然以這種花錢速度,集團的審計部怕是要搬到我辦公室來了。」陳哲年表示有點腿軟。

    饒是知道泛渤海海洋牧場建設項目不同於以往任一單體海洋牧場的小打小鬧,他還是對刷刷下滑的銀行賬戶心疼不已。

    不要以為花錢是輕鬆的活兒,尤其是你要對每一筆開銷都要負責的時候,每一次簽字之前,你都要好好想想一個問題:要是虧了,把自己賣幾次才能夠償還?

    作為集團一把手的齊政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他翻翻眼皮道:「錢終究是要花的,只要花得值……」

    要不怎麼說海洋牧場是一個系統工程呢?

    以往萊州灣海洋牧場式的「小打小鬧」就不說了,當海洋牧場的建設範圍擴展至整個黃渤海,需要解決的問題也空前複雜起來了。

    別的不說,單單是要實現這麼大範圍的在線自動監控系統建設,對海洋牧場生態環境實時可視、可測、可控、可預警,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尤其是,要通過這個項目逐步實現海洋牧場建設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的國產化——這是嘉穀主導泛渤海海洋牧場建設項目給出的一個重要承諾。

    如同國內很多關鍵技術領域的短板一樣,海洋牧場建設裝備,尤其是高端精密零部件、晶片以及配套軟件等依賴國外進口,受制於人。譬如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使用的應急預測系統,可對海底生態、水動力、海面污染情況等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和預測,但使用的核心控制系統和技術是從德國進口,而且需要不斷調試和維護才能適應中國的水文特點。

    但是,近景在渤海大規模建設海洋牧場,遠景是將整個中國大陸架打造成海洋牧場,由此想像可以帶動產生多少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這是何其大的一塊蛋糕,豈能拱手讓人?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看着支出如流水的賬戶,陳哲年一點也笑不出來:「這花的可不是小錢……」

    儘管該項目大部分的資金來源靠外部融資,但衝着嘉穀而來的資金,難道嘉穀就不用負責嗎?

    說得難聽點,開弓沒有回頭箭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從零開始的機戰生活  赤心巡天  我捧紅了半個娛樂圈  漁人傳說  高武大師  
同類最熱
搜"超級農業強國"
360搜"超級農業強國"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