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二章 無題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積累資金?擴大再生產?朱永興微微一笑,蘇松等地的紡織業有悠久的傳統,不管是絲綢,還是棉布,都名聲在外。而且就現在的狀況而言,遠沒有達到明朝時繁盛的程度。這織工有了余錢便想着多置幾張織機,與農民有了錢想買田地是一個道理。

    「衣食住行,這衣還排在首位呢!」朱永興笑着說道:「人操百業,皆是自食其力。政府應以引導為主,切不可強令更改。重農包括很多方面,興修水利,獎勵墾荒,租牛租馬,挑選良種等等,倒不必讓他業人等盡皆耕種。」

    「是,微臣回去細思,再上條陳。」蔡明躬身領命。

    「張卿——」朱永興把目光轉向張煌言,張煌言趕忙正襟危坐,聆聽聖諭,「司法修訂要加快,治理國家,管理百姓,法不完備,以何依之?另外,公安司要繼續擴大,以便儘快將職能從地方官手中分離出來。」

    雖然搞三權分立還太超前,但司法、行政的分開,卻是勢在必行。就目前的人才選拔機制,要求地方官既通刑律,又精政務,既要審案查案,又要治理地方,顯然是趕鴨子上架。

    張煌言起初並不太理解朱永興要改革從古至今沿行的官員職權,但也不否認科舉出身的官員確實不是全才,各地罪犯緝拿、刑案處理等工作如果直屬於刑部,倒也使地方官員少了貪腐舞弊的途徑。所以,他在朱永興講清楚其中的道理後,也便不再反對了。

    「啟奏陛下,書院雖然開了刑律科目,但時日尚短,人才還是遠遠不夠。所以……」張煌言欲言又止。朱永興聰明睿智,但還是難以擺脫求治心切的毛病。

    「專業人才缺乏啊!」朱永興苦笑了一下,輕嘆一聲,也不再催促。

    「啟奏陛下,微臣這大理寺也缺刑律人才。」郭之奇說道:「然地方初靖,半軍管之下。刑案本不多,即便緩些時日,也是可以的。只是韃虜未滅,陛下卻欲攻伐倭國,臣以為不妥。」

    「是教訓薩摩藩,向琉球彰顯我宗主國的責任,並保證硝磺的供應。」朱永興說道:「再從大的方面說,我皇明能有此行動,對其他國家亦有重大影響。朝鮮勢必更表親近。這對於我軍攻取遼東,將極有裨益。這不是吾窮兵贖武,得意忘形,實在是有着更深的考慮。」

    「老臣愚鈍,聽陛下一說,便清楚了。」郭之奇對於朱永興登基是有些微詞的,但大勢所趨,軍民所望。他也無力制止,而從他內心來講。卻也不否認朱永興遠勝永曆,確實有英主之姿,所以,他時時處於矛盾之中。

    「陛下,若是我皇明大軍有餘力教訓那個,那個薩摩藩。亦當迎回巡狩緬甸的太上皇。」果然,郭之奇還是很不識趣地提起了這件事情。

    「現在百草萌芽,瘴癘正起,非是用兵之時。」朱永興的表情沒有什麼變化,依然是娓娓解釋道:「吾已命趙王和平朔伯加緊準備。待霜降瘴息,便大舉出邊,直進緬國迎駕。」

    「陛下,您——」郭之奇沒想到朱永興答應得如此爽快,且道理分明,沒有絲毫拖延的藉口。

    「呵呵,小事一樁,郭卿不必如此。」朱永興微笑着擺了擺手,說道:「也說不定緬甸蠻夷見無利可圖,又見我朝廷態度強硬、軍力強悍,會效瓦刺送太上皇歸國呢!」


    「陛下英明。」吳三桂躬身道:「我皇明大軍光復半壁江山,兵威正盛,小小蠻夷,豈敢螳臂當車?」

    「若是能不動刀兵便迎回聖駕,自是最好。」朱永興笑着點了點頭,說道:「待到驅除韃虜,重複河山之後,再找緬甸算賬不遲。」

    緬甸以後的日子不好過啊!眾臣差不多都是這樣想,朱永興可是說到做到,侵吞起外邦土地來,一點也不手軟。據湄、河總督宗守義上奏,真臘有內亂跡象,請示如何處之?朱永興立刻回復,當取則取,不可猶豫,並且允准湄河兩省再招兵,以擴充實力。

    「啟奏陛下,滿清派來秘使,欲商談議和之事。」葉虎由情報局頭目一舉進入內閣,不能不說是朱永興的倚重和信任,位列閣臣之一,葉虎倒更加恭謹勤勉,絲毫不敢露出得意之色。

    「秘使啊,就是說不想公開了。」朱永興鄙夷地冷笑兩聲,「吾不是趙構,可把杭州作汴京。」

    「陛下,韃虜虛言以詐是肯定的,不過是想爭取時間,使我軍緩和一下攻勢。」監察部尚書周良甫出身情報局,分析得很準確。

    「他用緩兵之計,咱們或可將計就計,使其麻痹大意。」朱永興思索着說道:「眾卿商議一下,擬出條陳上奏吧!」

    「陛下,臣有本奏。」禮部尚書陳紹愉躬身道:「自永曆十二年,國家便未再開科取士,至今已是三年多了,值陛下登基,應早開恩科,以攏天下士子之心。」

    朱永興對科舉,對八股取士,實在是厭煩。在沒有想出相應辦法之前,他便想着拖延不辦。這幾日左思右想之下,覺得也不可久拖,心中也有了個暫時施行的辦法,陳紹愉一提,他便順水推舟,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陳卿所言有理。」朱永興點了點頭,說道:「朕登基即位,軍民或有賞,或得益,唯獨這讀書人,確實也不宜冷落太久。嗯,那便開恩科,開武舉,文武並重,招攬人才。時間呢,便定在今秋,天氣涼爽,這人的精神也好。科目呢,可仿隋唐,暫定進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學)、水利、經濟——嗯,眾卿可商議着再為增加。具體的章程,儘快制定出來,以昭告天下。」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到了唐朝時愈加完善,考試科目很多。常設科目主要有明經(經義)、進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學)。但到了明朝便只設進士一科,考慮內容也只有經義一門。從總的趨勢來看,明清之後的科舉是越來越死板,越來越僵化。

    「另外——」朱永興沉吟了一下,說道:「上奏開翰林院一事,暫可緩行。國戰未止。機構不宜過多,且待日後再議吧!」

    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書機構,各個皇朝的翰林院的組織機構和作用大同小異。而朱永興有總理處這個機構,便不需要什麼翰林院。而且,翰林們雖無行政實權,但名貴清華,手中有筆,有皇帝賦予的特殊的發言權,翰林們往往結成「清流」。「聞風言事」便成了他們的特權。

    在朱永興看來,「聞風言事」往往成了「造謠生事」,毫無根據,甚至荒謬至極的言論,倒給了亂噴亂罵以正當的藉口,並成為黨同伐異的手段。

    今天這番早朝,朱永興看來心情不錯,准奏的多。駁回的少。張煌言見是個機會,便開口勸諫道:「陛下天縱聰明。聞一可知十,然亦當勤勉,勿倦怠朝政。」

    朱永興愣了一下,旋即明白了,定是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一個人的抗日  大唐第一全能紈絝  一個人的抗日Ⅱ  抗戰驚雷  逆天換明  我真是大昏君  南宋不靠譜    英雄聯盟之決勝巔峰  修仙瑣錄  九域神皇  武道大帝  
同類最熱
搜"逆流伐清"
360搜"逆流伐清"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