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農業強國

第513章 天上的太陽和人間的科學(4k章)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有必要加大對農業科研領域的投入,彌補「舊賬」了。

    當然,嘉穀推動國家大幅度增加農業科技投入,並不是為了經費,主要是為了避免資源的平白消耗,同時增強嘉穀在行業的影響力。

    ——我國的農業科研體系從國家層面上缺乏頂層設計。具體表現是,科研力量大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學,但每一個大學和科研院所,都各自為政,沒有進行有機的協調和配套。

    譬如袁老爺子在進行水稻去鎘研究,嘉穀實驗室也同時在進行。當然,不是說同一領域就容不下兩家單位同時研究,這也不現實。

    但這其中明顯缺乏溝通機制——如果不是找上門來,袁老爺子壓根不知道嘉穀實驗室的研究進度。可能嘉穀研究成功了,他才發現,呵,自己團隊幾年的努力都白費了。這無疑是對資源的巨大浪費。

    這就需要國家從頂層進行規劃。

    但問題是,嘉穀有這樣「一呼百應」的影響力了嗎?

    很顯然,並沒有!哪怕嘉穀已經是國內農企中的老大了。

    所以,嘉穀需要拉攏更多像是袁老爺子這樣在農業領域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大佬」,達成共識,才能正式發起相關的提案並推動落實——老實說,即使不是袁老爺子找上門來,齊政也會找機會拜訪他的。

    袁老爺子了解了嘉穀的想法,一時無語。他不過是來找嘉穀進行育種技術上的合作而已,誰來告訴他,怎麼就牽扯進國家農業戰略的頂層設計中去了?

    而齊政介紹完這個計劃後,沒有催促,反而若無其事地與陳建章繼續帶着袁老爺子參觀嘉穀實驗室的研究項目和成果。

    這既是讓袁老爺子梳理一下思路,也是某種程度上的示範展示。

    於是……

    ——袁老爺子看到了,嘉穀足額、穩定的科研經費支持體系!

    足額、穩定的財政支持是嘉穀農業科研體系的一大亮點。不需要沒完沒了地寫申報書,嘉穀實驗室不僅每年為每個科學家崗位投入少則上百萬,多則上千萬的基本研發經費,還解決所有科研人員從小孩到老人的所有後顧之憂,保證科研人員能夠安心科研。

    只有經費和生活穩定了,科研人員才可以按產業的需求去研究。

    像大麥這種與農民收入密切相關的小作物,以往國家科研較少關注,經常出現科研經費不足情況,面臨人才流失、隊伍解散的危險。

    但嘉穀招攬整合他們進入嘉穀科研體系之後,有了穩定支持,既保住了隊伍,也壯大了產業——嘉穀得以掌控國內的優質啤酒大麥生產與供應,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關鍵。

    ——他也看到了,嘉穀不急功近利的科研項目管理體系!

    與其他產業相比,農業科研周期長、見效慢,「短平快」式的科研管理方式不符合農業經營。

    但我國農業科研按項目形式管理,3年至5年一個周期,幾乎不允許失敗,使得眾多科研院所急功近利,創新性偏低,大部分研究是修修補補。


    而嘉穀實驗室的項目,很多是從基因挖掘開始進行育種創新,而且保持足夠的耐心——雖然嘉穀的項目研發進度已經是飛快了。譬如袁老爺子的水稻育種項目,至少需要8年至10年;嘉穀呢,幾乎將這個進程縮短了一半。這讓他對於「高能生長因子」期待更高。

    ——他還看到了,嘉穀成果轉化率相當高的科研體系!

    雖然國內農業科研院所不少,每年產生的「科技成果」數量更是眾多,但是成果轉化率卻很低,目前我國農業的科技轉化率只有30%左右,70%左右的科技成果停留在論文上,真正能夠出現在田間地頭的很少,一研發出來就「睡大覺」了。

    而嘉穀實驗室,能否形成規模經濟,才是開發、引進、推廣技術的關鍵考量。像陳建章作為首席科學家,需要思考產業的問題是什麼,產業的趨勢又是什麼。能否解決實際問題並帶來規模經濟,或者與其他資源如勞動力相比,是否具有替代優勢。

    這讓嘉穀實驗室迄今為止保持着百分百的驚人成果轉化率。

    袁老爺子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

    齊政如他所言,為袁老爺子開放了嘉穀實驗室的大部分資源。

    而一輪參觀下來,袁老爺子也大概理解嘉穀隱隱的緊迫感了。

    縱觀所有農業強國,發達的農業科技水平是標配。

    譬如美國,除了地理環境、國際貿易之外,美國的純農業科技投入大得多,很多最新的農業科技可以很快在美國應用,這才是美國農業真正的可怕之處和強大之處!

    而這些都離不開美國對農業科研領域的巨大投資。

    我國是在大力追趕,但政府投資遜色於美國不說,民營企業在這一塊的投資更是弱成渣。

    比如全球500強里的幾個農業公司基本都是美國的——全球最大的種子公司孟山都,轉基因技術的領跑者;農機公司h;還有杜邦、惠氏、拜耳等等高科技農業企業。

    回到國內,除了嘉穀,就沒有幾個拿得出手的農業公司了——國糧的中心不在農業種植上;國內a股里的大農業板塊,長期被白酒等食品類企業所佔據,這不得不說是一個諷刺。

    雖然在農業科技領域,科技進步對我國農業的貢獻率已由建國初的20%上升到現在的42%;但部分的優勢,只能代表在某個細分領域的優勢。

    ——農業可是一個大產業,細分領域都有成千上萬個,要想全面追上美國,只能依靠加大投入,或者更具體來說,依靠加大國家投入。

    現在的農業啊,看似傳統,卻集中了互聯網、生物技術、機械人技術等最前沿的創新,沒有高額研發預算、眾多產品或大量市場份額的公司幾乎無法生存。譬如作物遺傳學等複雜領域的新技術研究,就需要龐大的規模和小公司承擔不起的昂貴設施……

    嘉穀雖大,但總歸無法包打天下。譬如嘉穀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種,就要從豫省農科院引進。

    「我想,我會支持嘉穀推動國家大幅度增加農業科研投入的計劃!」經過謹慎的考慮後,袁老爺子給出了正面的答覆。

    沒有出乎齊政和陳建章兩人的意料。

    其實,想想都知道,由嘉穀來推動國家農業戰略聚焦「農業科技創新」,大概率會獲得不低的支持率。

    首先,嘉穀雖然不算一呼百應,但也具有相當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其次,嘉穀科研經費充足,對經費的渴望不高,自然更能理直氣壯;再者,嘉穀成熟的科研成果轉化和推廣體系,不僅惠及自身,對外合作依然有效,可想而知科研機構會



第513章 天上的太陽和人間的科學(4k章)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餘燼之銃  趙氏虎子  從零開始的機戰生活  大隋國師  仙道空間  
同類最熱
搜"超級農業強國"
360搜"超級農業強國"
語言選擇